1938年冬,陕甘宁边区党委根据伊盟抗日斗争的发展形势,决定成立伊克昭盟工作委员会(简称伊盟工委)。11月22日宣告成立。伊盟工委书记由白如冰担任,委员有武新宇、刘道生、李月泉、于占彪、白成铭。该工委受陕甘宁边区党委领导,管辖伊盟各旗工委和河套地区的工作。为了便于统一抗日,对外称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伊盟联络参谋处,赵通儒任联络部参谋主任,其他委员任副官,驻地在乌素其日嘎。不久,陕甘宁边区党委决定把伊盟工委划归三边(靖边、定边、安边)分委管辖,将河套特委、包固工委划归伊盟工委管辖。
同年春,陕甘宁边区党委任命徐子猷为伊盟工委秘书长,李维新为组织部长,王万义为宣传部长。同时白如冰任绥远省委书记,随后去了晋绥,上了大青山。三边分委随着任命赵通儒为伊盟工委书记。
1939年,八路军游击司令部受到国民党从榆林进驻的26师排挤,为了统一抗日,八路军撤出桃力民,返回陕北。这时国民党开始对桃力民地区木凯淖尔党组织进行大破坏。同年12月,赵通儒调回延安,任西北民委蒙古文促会委员。
1940年初,上级任命杨一木为伊盟工委书记,桃力民工委受到国民党多方面限制,伊盟工委开始作撤退工作。
1941年,三边区委派刘瑞森从延安来到桃力民,传达高岗指示,要求伊盟工委撤回三边,随之工委撤出桃力民,留下刘雄仁等十几个人处理善后工作。撤回三边后,伊盟工委大部分去延安工作,有的领导去延安学习。伊盟工委随之被撤销。
伊盟工委成立以来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:
一是广泛地开展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工作。同各旗的上层人物差不多都有了联系。同乌审旗的王爷、塌鼻子二爷,同准格尔旗的神山警备师,同住扎萨克旗的绥境蒙政会以及盟长沙王,同达拉特旗、杭锦旗的有关方面,同新三师、马鸿宾队伍等等,都有过广泛的接触。即使是鄂托克旗王府以及章文轩,也是以抗日的大局为重,百般谦让,力求友好相处,从而扩大了党的影响。
二是宣传与组织民众抗日。当时,绥远属于第二战区,司令长官是阎锡山。阎锡山组织的群众组织叫作抗日救国动员委员会(简称动委会)。伊盟工委就利用这个名义,也组织动委会。桃力民地区的动委会主任是开明地主杭寿春。伊盟工委的薛向晨、王得胜、郑朝真,以及地下党员杨子华等人,都在动委会中工作。动委会下设分会,一些大的村子都成立了分会。分会下面还设了小组。动委会的组织分布很广,桃力民一带到处都有它的基层组织。后来,动委会改称抗敌后援会。再后,又改成蒙汉联合抗敌委员会。不管怎么改,都是地下党员在其中负主要责任。通过动委会,伊盟工委把广大民众充分地发动起来,投入抗日斗争中去。
三是进一步掌握地方武装团队。通过地下党员韩是今、杨子华等人的活动,当地两个自卫团相继建立。伊盟工委随即向这两个团里派了人,韩是今本来就是越兆仁团的参谋长。薛炳文团里,工委派了方光远和杜金。通过工委的工作,这两个团队在抗日战争的初期,还是有一定的进步表现的。只是被国民党掌握后,才逐渐走向反动。
四是开展建党工作。桃力民工委建起的6个地下党支部外,1939年初,伊盟工委又派高增培到中滩建立包(包头)固(固阳)工委。3月,又派王光先、郝文广到准格尔旗西部的四道柳,建立了中共准格尔旗工作团,成立了头道柳、三道柳、敖劳布拉、乌兰布拉四个支部。1940年,又派王光先、李怀勤去达拉特旗的青达门一带,与原在当地活动的地下党员杨柱、齐安常一起,建立了达拉特旗青达门区委,先后建起了石山子、塔并召梁、壕赖沟、房子沟、李家渠、河洛图、乌兰与中和西等8个支部。1940年3月,又与达拉特旗呼斯梁的刘根渠,由李秉清、张子岗、乔培新三人组成了包头县委。此外,还加强了对河套特委的领导工作。
五是建立了自己的部队。骑兵团走后,只给伊盟工委留下一个骑兵排,工委感到力量单薄,便在当地吸收了一些革命青年,由一个排发展成了一个连,编为第一连。又在木花尔稍举办的地方党员训练班上,吸收了一批地下党员,编成了第二连。把包固工委的窦文林支队编成第三连,组成骑兵第三营,由牛刚任营长。
六是开展文化建设工作。伊盟工委除给桃力民小学派了教员,还在桃力民地区的乌素其日嘎、乌兰素、木花尔稍、东桃塄、阿玛加汗、三眼井、察哈尔乌素、五眼井等地办起了学校,让当地贫苦农牧民的子女就近入学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,伊盟工委千方百计地给这些学校配备教员。那时,从延安往大青山派地下工作者,总是先派到桃力民地区,住一个阶段后,摸清了路线和敌情,才去大青山。伊盟工委就趁机请这些同志去各所学校任教。地下工作者贺延俊、李旭华、田雨山、郑朝真等都在这些学校当过教员。为了减轻群众负担,工委责成桃力民动委会的合作社,每月发给教师一块银元,作为教师的生活费。另外,还供给教师冬夏两套衣服。这就减轻了学生的负担,能使更多穷人的孩子免费入学。
七是注意培养当地干部。1938年11月,桃力民政工队认为,桃力民抗敌后援会是共产党人建立起的群众组织,提出要改成抗日救国委员会。为了保留抗日组织,使当地的群众能得到锻炼与提高,伊盟工委做了让步,同意政工队的意见,将抗敌后援会改为抗日救国委员会。伊盟工委为了提高地方干部的工作能力,派薛向晨在桃力民村办了一期40多天的训练班,将当地农民高丕显、王安子、折占山吸收为中共党员。伊盟工委还利用各种形式,在木花尔稍等处办了几期训练班,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,如1939年春,工委派李维新、黎光,召集木凯淖尔的刘勇飞、曹德义、高海明,以给骑三营扣坯子为名,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培训。通过培训,这些人不仅学了文化知识,还促使他们坚定不移地走上了革命道路。
八是广泛联系群众。八路军骑兵第三营有个卫生队,伊盟工委为了扩大影响,争取抗日力量,根据当时群众缺医少药的情况,决定卫生队对外行医,而且规定,给贫苦农民看病不收医疗费。起初是桃力民地区的各界人士和贫苦农牧民纷纷前来看病。后来,连鄂、杭两旗的中上层人士也来看病。卫生队队长王宏俊大夫治疗花柳病很拿手,几乎是治一个好一个,消息传开后,前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多,就连国民党的官员也络绎不绝地来治病。伊盟工委和卫生队的医护人员,便乘机做抗日宣传。在治疗过程中,卫生队的医护人员特别注意用八路军的优良作风感化患者,不管患者身体如何,都热情接待,精心治疗,致使各界的患者对八路军感恩不尽,赞不绝口。